最近一个热点事件——“我的梦想就是发财”,杭州某小学一个小学生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中的“精彩演讲”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前几天“河南班主任”推送《教育不能启迪梦想,和浪费生命有什么分别!》后,两位河南班主任也提出了看法。
1
学生的“发财梦想”呼唤老师的教育担当
闫付庆 (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安阳市殷都区许家沟乡北村小学教师)
“我的梦想是发财。”
小学生为什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当学生耳濡目染,金钱有无所不能的威力,可以办到很多想办的事情,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熏染。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因为家庭有钱就可以穿名牌、用高档、买学区房、上名校,因为她爸是“严书记”就可以对老师颐指气使,而自己的父母却为了养家糊口要远走异地他乡,自己成为留守儿童,还要为“一位难求”而发愁,被天价的择校费阻挡在校门之外,只能跟着父母低三下四求人说情最后还不得不望而却步,心里是什么感受?
当他见多了因财富带来的极大便利和贫富不均而导致的社会不公现象的发生,他又如何能够无动于衷?亲身的经历、切肤的感受,再加上一些暴发户为富不仁的挑衅和炫富行为的刺激,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影响了那颗纯洁的心。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有钱处处方便,无钱举步维艰”的事实,又怎能不对金钱顶礼膜拜?
当他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习以为常,再加上家庭里父母给他灌输太多的“财富教育”,幼小的灵魂就不能不受到触动。所以,才有了如此远大的“梦想”,对财富有了特殊的感情。而他幼小的心灵,只是看到了生活中财富带来的极大便利,却没有看到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辛酸的血泪奋斗史,所以对如何积累财富只字不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在班会课上谈论自己的理想时,他大言不惭地表示,长大后他要做一名专业乞丐。因为他看到一些文章,说专业乞丐不用劳动还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他对乞讨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向往。
这是社会现实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扭曲,社会非主流思想对学生价值观的颠覆,也折射出学校德育的一些真空。
如果我们不能用高尚和先进的思想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腐朽和愚昧的思想就会乘机而入,像荒草蔓延泛滥,占了上风,侵蚀人的思想。德育跛脚的后果,就是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导致德育阵地失守,直至出现塌陷。
这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无动于衷,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麻木不仁,必须积极行动,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祛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
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要勇于担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启迪学生的梦想,点燃学生的激情,照亮学生的青春,播种远大理想的种子,不给腐朽、没落、愚昧的思想生长的空间。
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不让社会不正之风侵染班级文化环境。
抛弃看人下菜碟的错误做法,摒弃“看父敬子”的世俗眼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分亲疏远近,不搞厚此薄彼,不因家长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不平等待遇。营造公平的环境,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什么来头,在学校、在班里都是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众生平等。
其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水以洗面,氧以洗肺,文以洗心,唤醒人的心灵,文艺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给学生推荐名人传记,让学生阅读名人的成功奋斗史,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熏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学生认识到,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钱不是万能的。对财富的追求本没有错,但不能不择手段,追求钱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用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财富。君子爱财,还要取之以道。培养孩子的奋斗意识,杜绝和避免爱慕虚荣、盲目攀比之风。
再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认识到钱虽然是很重要的东西,但还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像健康、友谊、诚信等品质是无价的财富,团结、奋斗、理想和信念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2
2
教育,还孩子纯净的童年模样
朱会清(第四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优秀奖获得者、尉氏县永兴镇白潭小学教师)
有这样一句广告词:“蜗牛因梦想而生。”同样,人类更因梦想的存在,而变得伟大。
纵观古今那些把梦想当作自由呼吸的空气的先贤,无不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生命的价值,成就着那份可贵的幸福。
最近,网络疯传着“我的梦想就是发财”的杭州某小学生演讲视频。无疑,他挑战着无数人的认知:或许有的人会嗤之一笑:“小孩子,太会扮成熟了。”还有人则轻摇头,来一句:“一个孩子而已,随口说说罢了,不必太认真。”稍作思考便不难发现,孩子口中的每一句话无不在映射着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的盲点。孩子所缺失的丰富多彩的理想,也恰恰是其所处的环境及生命成长中重要人物的熏染所致。某种意义来说,孩子未来的模样,就是他父母现在的生存现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带出什么的孩子:见利忘义的父母,很难教会孩子厚道。缺失诚信品质的家长,也无法培养言必信的君子······面对家庭教育的状态,我们很容易显出一种无力感。但是身处学校环境,教师需要做一个力挽狂澜的勇士与智者。
一、观看励志电影,发散正能量
小学生往往对电影有一种天然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观看一些关于青少年追梦的电影。比如:《卡特教练》,讲述的是一个篮球教练率领一群看不到丝毫成功希望的孩子们为梦想而战的故事。《追梦女孩》,描述了3个黑人女孩踏上一切不可预知的星途,坎坷磨砺中最后获得成功。《放牛班的春天》则描述了另一种坚韧,即使被社会遗忘的孩子,也有可能绽放生命的光彩。《跳出我天地》,展现了一个11岁小男孩破除重重障碍、追求梦想的芭蕾之路。
组织学生看励志电影的目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一枚健硕的梦想种子,引导他们自己一点点走进美好的梦想时代,潜移默化中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的梦想,如此便不至于,把成人眼中肤浅、单薄,甚至苍白无力的伪梦想,误认做“正统”的理想。明辩是非的能力,很多时候不需要教,而是源自学生内心的自觉自悟。
二、举行“梦想演说家”活动,促使梦想精细化
梦想的可贵之处,往往不在于实现它的那一刻,而是其间复杂曲折的过程,如果梦想成真唾手可得,也便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视频中,小学生的认知也恰恰是跳过了奋斗本身。以金钱的获得作为实现梦想的终极目标,就是犯下了舍本求末的认知错误。把梦想的实现,同金钱等同起来,本身就是对梦想的最大误解。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方法,就是放大他们的思想认识。教师给予他们充足的话语空间,畅所欲言中及时捕捉到其价值取向的发源地。
三、小小辩论赛“我该不该有发财梦”
真理不辩不明。在学生经历的以上环节的渗透以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该不该有发财梦”的辩论会。学生在两种思想的交锋中,不断促使思维碰撞。
最终,他们便会意识到:梦想并不是直抵金钱形式的浅薄存在,而是人类伟大的奉献情怀与为之不懈奋斗的价值体现的完美结合。无论是谁,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胸襟,更需要踏地而行的点滴努力。
还可以让孩子们办一份手抄报、选一首歌曲等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视频中小男孩言语中的少年老成,不禁使人生出教育失败的落寞感。
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唯有学会做一个智慧农夫,一点点除去他们心灵的杂草,在这片贫瘠的原野上播种下一粒粒凝聚了真善美的种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归还给孩子一个纯净的童年模样!
来源:《教育时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班主任”。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