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基本点出发,将兴趣引导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好学”、“乐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高效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在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知中长期处于副科地位的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对一门课有了兴趣,就会自觉的想要了解,深入的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尽可能的挤出时间去研究和学习,并渴望将成果与老师和同学分享。有了课前的研究做铺垫,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信心倍增,表现欲高涨,在这种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必然导致高效的学习成果。那么,怎样让学生对生物这门课产生兴趣,进而自觉的进行学习,促使高效课堂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认识。
一、兴趣培养从头开始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在突然增多的课业负担中把注意力放在分值较少的生物课上,老师必须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讲好初中的第一节生物课——《致同学》就非常重要。生物是灵动而多彩的,因而生物课有更多的素材供学生研究和学习。播一段视频,看种子破土而出,感受生命的力量;放一组照片,把生活的环境再现眼前,感受自然地亲近;听一段音乐,聆听虫鸣鸟语,感受不一样的语言。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体会生物的真善美将第一节生物课铭记于心。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疑
兴趣的培养要由始至终,每节课都要给予学生兴奋的基点,保证课堂吸引力。课程伊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需求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消化与吸收》这节课,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导入内容:你知道为什么得了胆囊炎的人要少吃肥肉吗?学习了这节课你就能知道很多种消化道疾病的真正病因,试着做一个小医生吧!课程进行时离不开及时的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剥丝抽茧,寻到科学的真谛。但要保证题设的简洁明了,既不可过于简单,能从原文找到答案,也不能过于深奥,失去寻求答案的信心。要拿捏准确,让学生欲罢不能。
三、实验探究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手开始。”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适时的实验探究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真的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精细的设计每一个步骤,用心专心以最大限度减小误差,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实践中发现,将理论演绎成现实,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家成功的喜悦,体会成功的自豪感。如《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这个实验,可预先给出一部分资料供学生了解蚂蚁在搬运食物时的一些习性,再根据资料内容确定不同的探究方向,如蚂蚁通过触角的碰触进行交流或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等等。根据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分组,然后作出假设并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实施实验以验证假设真伪。
四、小考小测展示成果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老师渐渐交出课堂的时间,把舞台交给学生来展示。如果连考试这种技术活都可以交由学生来完成,那么做题时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学生也不会再把考试作为一件苦大仇深的事情去对待。具体的操作可以这样进行:每节课除了让学生做完老师布置的习题外,还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这节课自己出一道题,以纸条的方式上交,交由老师甄选,留下有价值的题目作为小考小测的题库。在学到不同阶段时整合处理题库中的题目出成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另外,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熟练的使用多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兴趣的策略之一。利用多媒体,运用不同的字体、颜色突出重难点;把抽象的过程转换成直观的Flash动画易于理解、记忆;借助声音、图片、视频引人入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阻力,让学生更爱上生物课,学习生物学知识。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兴趣为引导,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积极主动,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受益终生。
张娇
2013.10.29